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羊毛出在羊身上-非品牌車的缺點


    常常被詢問的問題之一,你的車跟大賣場2~3千的車子,是差別在哪裡?
其實最簡單的回應-品質

但這答案看似簡潔,但卻是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意義。

1.     車身材質-低價車多半是採用高碳鋼材質,高碳鋼相對現在的單車技術來說可是非常重的,騎乘問題就是重拖,再來是生鏽問題,劣質的高碳鋼車很多沒有經過防鏽處理,這種車在未來會有很多除不完的鏽,輕則影響外觀,重則鏽穿破損,如果你有車子明明沒有敲到,但漆面卻漸漸皺褶、剝落,那就是因為車架本身沒有做防鏽處理,從內部侵蝕出來的後果。


2.     車架精準度-車架有沒有精準,不只是騎乘時有微妙的偏差(這可以習慣),重點是變速系統會不準確,常見是下叉勾爪與大盤不成同一平面,不校準的話,變速怎麼調整都會有檔位異常,或是不容易入檔的狀況。


3.     折疊機構-橫式折疊車,機構多半是用迫緊的方式,但設計細節會直接影響車子的使用壽命,不要說是2~3千的非品牌車了,就連有些數萬塊的超大品牌折疊車,有時也會讓小編搖搖頭,包你用一兩年就無法有效迫緊,影響安全性。


4.     變速器-考慮到售價,變速器必定用低階的材料,通常新品時,精準度並不差,但用到一定時間時,容易磨損的材質會造成不精準或故障。

5.     剎車-低階車款的剎車效能都很差,這並不單純是剎車皮影響,連夾器剛性都很差,所以在煞車時,無法有效抓住輪框,煞不住或是剎車異音都很常見。


6.     線材-品牌車至少會用上不銹鋼線(雖然用小編的眼光看,也很低階XD),賣場車甚至可以看到鍍鋅線,滑順度是不好的,連耐用度也不行。

7.     輪組-不考慮輪組材質,第一個問題是輪框不正,只要試轉一下,輪組很常看到偏擺(廠商也很識相的把剎車塊間隙放很寬),未來就必須要花更多的心力去校正,不處理的話,磨剎車或煞不住都有機會發生


8.     保固,今天品牌車出狀況,品牌廠商跟車店為了保護自己的商譽,都會盡力跟消費者溝通協調,但今天連廠商是誰都不知道,甚至是境外無名廠商,你根本沒法好好找到人負責,很容易被不知名的廠商跟不負責任的賣場踢皮球。

以上是小編認知上非品牌車的缺點提供大家參考,當然價格依舊是他最大的優勢,如果你對以上原因皆不在意,那非品牌車還是可以買的。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卡踏~簡易入門


              卡踏是個評價兩極的商品,對於沒用過的人來說,將腳綁在車上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但是卡踏的由來是源自大家都很熟的運動工具-【滑雪板】,無論是滑雪裡的ski或是snowboard都是會固定腳在板子上,藉由腳底跟全身的動作,改變滑雪的方向跟速度。
卡踏也是一樣,除了更加黏合下踩的動作,還多了【提】的動作,另外在運用身體重心移動上,卡踏可以讓車手更扎實的移動,並且增加安全感,這在高速下坡或是跳躍動作會很明顯。

              卡踏的前輩還有個叫【狗嘴套】的東西,這在現在只有在復古形式的車款會看到,外觀大於實用可調整的空間不多,但間隙過大,易滑動,常常在騎乘時還需調整,現已經較少人在使用

                目前市面上的卡踏是用LOOK研發出來,其他廠在跟進改良,所以樣式並沒有差太多,但需注意,各品牌並不相容,購買前要問清楚。
目前台灣市場最大的系統還是shimano,大致上還分為登山車及公路車兩款

SPD登山車用 兩孔
           
SPD SL公路車 三孔
          
                沒有說一定要公路車只能用公路車系統,甚至公路車鞋由於鞋底的關係,下車還比較難走,但由於公路車鞋比較流線型(就是帥~),所以普遍上大家的公路車還是配公路車鞋。

                提醒大家選鞋時要注意,不要只挑漂亮的,挑合腳的。登山界有一句話【不是人選背包,是背包選人】,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注重背包的外觀,而是將重點放在背負的感覺,有些山友甚至一款背包用到破到不能再破了都硬著頭皮不換就是這個原因。

                選卡鞋也是一樣,由於材質偏硬,只要有不合的地方,很快就要讓你在掏錢換一雙了,所以試穿是必要的,不僅是長度寬度,還要注意鞋子內縮的部分要包覆卻不會壓腳(不會內磨),另外跟慢跑鞋一樣要預留一點空間(約半指或一指的空間),因為腳在運動時會脹,如果一開始買的時候就是剛好,到時就痛不欲生了,最後小編的一點意見,別買過季鞋,過季鞋由於存放已久,在台灣的環境下,很容易出問題(硬化or變型)

                接下來是扣片,扣片本身都會標示角度,SHIMANO為例,就分0度、2度、6度,這度數指的是不會脫卡的餘裕範圍 (超過脫卡),在過去有種說法是0度建議給新手使用,減少新手因反應不及的脫卡時間,小編在這不建議,因為騎乘時,腿部的運動並不是一條直線。

在膝蓋伸展的過程中,脛骨會往外旋
在膝蓋曲屈的過程中,脛骨會往內旋

所以騎乘時如果腳踝被固定 變成關節扭動,長期下來會有慢性傷害產生,
普遍上第一次上手的車友可以選擇2~4.5度的區間,再依個人狀況調整。

裝扣片原則:
第一蹠骨球跟第五蹠骨球中間為扣片中心

衝刺型選手可以往第一蹠骨靠近,耐力型選手可以往後調整
走路會外八的人,扣片就設定外八,
走路會內八的人,扣片就設定內八,
以符合平常伸屈的運動軌跡,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之後上訓練台測試,調到舒適為主,調整完,實際上路 有問題繼續調整。

另外初次上路,請熟記下車步驟(背誦)

1.脫卡
2.剎車
3.下車(往脫卡方向靠 重要!)

多數人的脫卡倒車都是第一天發生的,所以第一天務必先找空曠的地方練習,千萬別一開始就往車水馬龍的市區道路走,安全帽也務必要戴,甚至戴護具也沒關係。

990元單車保養的過程-通勤淑女車

今天的這台車在路上非常常見,但是提到保養,多數車行都不太接這種車,原因有很多,但最簡單的理由,不好處理,通勤車的廠商設計通常都不會考慮到拆卸設計,所以跟正規的運動單車比較起來,並不好拆卸,甚至有碰過零件一拆就壞的狀況,通常需花費比其他單車更多時間及心力來處理。

今天的主角是位淑女,應該有點歷史,希望能讓她重回往日風采
鋼管車架最怕的就是生鏽了,果然由於車子長期沒有上油的關係,鍊條、煞把、輪軸都因為鐵鏽而卡死。

按照標準流程還是做好fitting的記號,但這座管十有八九應該已經卡死了,如何分離是保養這種通勤車最麻煩的地方之一。

放上工作台確認所有車體狀況,並且準備開始保養。
開始洗鍊,鍊條清潔採用專業及洗鍊器及鍊條專用洗劑


BB基本上已經無法徒手轉動
拆下BB,雖然有油,但已經都硬化了
座管好不容易拆下來了,可以看到管內已經生鏽跟座管咬合,這就是當年組裝時並沒有打算拆卸,所以沒有任何隔離油做防範,之後裝上前會上一點隔離油,避免再次咬合。

零件就卸下來處理

脫光光的車架
簡單清潔上蠟,重點是一定要等到內部完全乾燥
 
轉動有異音的頭碗是缺油的關係

檢查頭碗座損傷狀況,出乎意料還不錯

上下碗都要換新的油做處理

硬化卡死的BB

上油處理

BB座也要上油,這個上油量其實偏多,但考慮是通勤用車,所以保護性大於效率

簡單清潔好的零件

已經不會動的輪軸

上油處理

全部組回來

多種顏色外管提供選擇

完工

有沒有變年輕呢?


清潔、保養、換線(心情^^)
三合一

歡迎來店洽詢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990元單車保養的過程-折疊車



今天來豪單車保養的灰姑娘是這一位,DAHON ECO折疊車,烤漆已經霧化泛黃、車子轉軸都沒油了,移動已經有唧唧聲。


鏽跡斑斑,不過跟表面比起來,內部軸承都已經是無油狀態更糟糕。







首先是做好fitting的記錄,座墊高度、前後、角度。

上工作臺,避免倒車的風險,拆掉剎車,就可以開始清潔了。
鍊條清潔採用專業及洗鍊器及
鍊條專用洗劑。
坊間車店或是車友DIY,多半採用
拆鍊後浸泡煤油柴油,並不是
個好方法,原因是煤油本身具有
腐蝕金屬的特性,未處理好,
輕則鏽蝕,重則斷鍊。
洗鍊器是國外車店技師正統作法,不會傷害鍊條。
接下來拆光光
特寫一下,BB的油已經溶出呈油泥實際轉動也無法滑順。
車架本體,開始清潔上蠟
乾枯的頭碗

軸承上油
輪軸承異音,果然也是乾枯,清潔後上油


零件逐項清洗










再像剛彈一樣組合回去
開始走線,多種顏色可供選擇,
想亮眼? 還是低調呢?


由於是折疊車,須顧慮折疊時,線需要保留有預留空間,完工

清潔、保養、換線(心情^^)

三合一

歡迎來店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