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踏是個評價兩極的商品,對於沒用過的人來說,將腳綁在車上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但是卡踏的由來是源自大家都很熟的運動工具-【滑雪板】,無論是滑雪裡的ski或是snowboard都是會固定腳在板子上,藉由腳底跟全身的動作,改變滑雪的方向跟速度。
卡踏也是一樣,除了更加黏合下踩的動作,還多了【提】的動作,另外在運用身體重心移動上,卡踏可以讓車手更扎實的移動,並且增加安全感,這在高速下坡或是跳躍動作會很明顯。
卡踏的前輩還有個叫【狗嘴套】的東西,這在現在只有在復古形式的車款會看到,外觀大於實用,可調整的空間不多,但間隙過大,易滑動,常常在騎乘時還需調整,現已經較少人在使用。
目前市面上的卡踏是用LOOK研發出來,其他廠在跟進改良,所以樣式並沒有差太多,但需注意,各品牌並不相容,購買前要問清楚。
目前台灣市場最大的系統還是shimano,大致上還分為登山車及公路車兩款
![]() |
SPD登山車用 兩孔 |
沒有說一定要公路車只能用公路車系統,甚至公路車鞋由於鞋底的關係,下車還比較難走,但由於公路車鞋比較流線型(就是帥~),所以普遍上大家的公路車還是配公路車鞋。
提醒大家選鞋時要注意,不要只挑漂亮的,挑合腳的。登山界有一句話【不是人選背包,是背包選人】,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注重背包的外觀,而是將重點放在背負的感覺,有些山友甚至一款背包用到破到不能再破了都硬著頭皮不換就是這個原因。
選卡鞋也是一樣,由於材質偏硬,只要有不合的地方,很快就要讓你在掏錢換一雙了,所以試穿是必要的,不僅是長度寬度,還要注意鞋子內縮的部分要包覆卻不會壓腳(不會內磨),另外跟慢跑鞋一樣要預留一點空間(約半指或一指的空間),因為腳在運動時會脹,如果一開始買的時候就是剛好,到時就痛不欲生了,最後小編的一點意見,別買過季鞋,過季鞋由於存放已久,在台灣的環境下,很容易出問題(硬化or變型)。
接下來是扣片,扣片本身都會標示角度,以SHIMANO為例,就分0度、2度、6度,這度數指的是不會脫卡的餘裕範圍 (超過脫卡),在過去有種說法是0度建議給新手使用,減少新手因反應不及的脫卡時間,小編在這不建議,因為騎乘時,腿部的運動並不是一條直線。
在膝蓋伸展的過程中,脛骨會往外旋
在膝蓋曲屈的過程中,脛骨會往內旋
所以騎乘時如果腳踝被固定 變成關節扭動,長期下來會有慢性傷害產生,
普遍上第一次上手的車友可以選擇2~4.5度的區間,再依個人狀況調整。
裝扣片原則:
第一蹠骨球跟第五蹠骨球中間為扣片中心
衝刺型選手可以往第一蹠骨靠近,耐力型選手可以往後調整
走路會外八的人,扣片就設定外八,
走路會內八的人,扣片就設定內八,
以符合平常伸屈的運動軌跡,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以符合平常伸屈的運動軌跡,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之後上訓練台測試,調到舒適為主,調整完,實際上路 有問題繼續調整。
另外初次上路,請熟記下車步驟(背誦)
1.脫卡
2.剎車
3.下車(往脫卡方向靠 重要!)
多數人的脫卡倒車都是第一天發生的,所以第一天務必先找空曠的地方練習,千萬別一開始就往車水馬龍的市區道路走,安全帽也務必要戴,甚至戴護具也沒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