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羊毛出在羊身上-非品牌車的缺點


    常常被詢問的問題之一,你的車跟大賣場2~3千的車子,是差別在哪裡?
其實最簡單的回應-品質

但這答案看似簡潔,但卻是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意義。

1.     車身材質-低價車多半是採用高碳鋼材質,高碳鋼相對現在的單車技術來說可是非常重的,騎乘問題就是重拖,再來是生鏽問題,劣質的高碳鋼車很多沒有經過防鏽處理,這種車在未來會有很多除不完的鏽,輕則影響外觀,重則鏽穿破損,如果你有車子明明沒有敲到,但漆面卻漸漸皺褶、剝落,那就是因為車架本身沒有做防鏽處理,從內部侵蝕出來的後果。


2.     車架精準度-車架有沒有精準,不只是騎乘時有微妙的偏差(這可以習慣),重點是變速系統會不準確,常見是下叉勾爪與大盤不成同一平面,不校準的話,變速怎麼調整都會有檔位異常,或是不容易入檔的狀況。


3.     折疊機構-橫式折疊車,機構多半是用迫緊的方式,但設計細節會直接影響車子的使用壽命,不要說是2~3千的非品牌車了,就連有些數萬塊的超大品牌折疊車,有時也會讓小編搖搖頭,包你用一兩年就無法有效迫緊,影響安全性。


4.     變速器-考慮到售價,變速器必定用低階的材料,通常新品時,精準度並不差,但用到一定時間時,容易磨損的材質會造成不精準或故障。

5.     剎車-低階車款的剎車效能都很差,這並不單純是剎車皮影響,連夾器剛性都很差,所以在煞車時,無法有效抓住輪框,煞不住或是剎車異音都很常見。


6.     線材-品牌車至少會用上不銹鋼線(雖然用小編的眼光看,也很低階XD),賣場車甚至可以看到鍍鋅線,滑順度是不好的,連耐用度也不行。

7.     輪組-不考慮輪組材質,第一個問題是輪框不正,只要試轉一下,輪組很常看到偏擺(廠商也很識相的把剎車塊間隙放很寬),未來就必須要花更多的心力去校正,不處理的話,磨剎車或煞不住都有機會發生


8.     保固,今天品牌車出狀況,品牌廠商跟車店為了保護自己的商譽,都會盡力跟消費者溝通協調,但今天連廠商是誰都不知道,甚至是境外無名廠商,你根本沒法好好找到人負責,很容易被不知名的廠商跟不負責任的賣場踢皮球。

以上是小編認知上非品牌車的缺點提供大家參考,當然價格依舊是他最大的優勢,如果你對以上原因皆不在意,那非品牌車還是可以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